剛動念要記錄對一個相關主題的想法,就發現自己被tag了 #共時性 #synchronicity,那就擇日不如撞日把它寫了吧~
「你現在還是認為個人品牌最快嗎?」前陣子我被問了這個問題。
原因是,在古早時代我還有在授課時,都會提醒學生們在創業時,會需要同時考慮「公司品牌」「產品品牌」與「個人品牌」三個方向...
然後我會強調,用「個人品牌」來帶動公司品牌跟產品品牌是相對來說最簡單的路徑。
而其中一個方法,就如這位同學在貼文中提到的一樣:錄影片。
道理並不難懂,做法其實也並不複雜,只是能像她一樣從當年上課一路持續產出內容到現在的,屈指可數。
之前我曾經把這個現象歸諸於「老師在講大家沒有在聽」,統計學來說總是只有這麼5%的學生會除了點頭認同之外還真的去做...
不過在我那條「如果什麼事情出狀況一定先檢討自己」的腦迴路作祟之下,還是給我找到了一個我在當年沒有意識到,也因此沒有告訴他們(學員們)的...
關於如何在你選擇的市場成為KOL的真正秘密。
不,不是怎麼看趨勢
不,不是怎麼做人設
不,不是用什麼軟體做剪輯
不,不是怎麼想出寫出有哏能擴散的本
不.....
(基本上,都不是那些你最近在滑手機時常會看到的網紅課程會跟你說的那些)
而是...
.
..
...
....
如果想知道的話,請點下面的連結免費索取...
👺👺👺👺👺
....
...
..
.
開玩笑的
一來我沒有去這個市場攪混水的計畫
二來其實這又一樣是一個很單純但並不簡單做到的概念
所以,我就直接說了:那個「秘密」就是...
「找到一個就算沒人看,你也願意錄(或者寫、畫...etc)個3年的主題。」
就這樣,沒了,超單純。
一點也不「Sexy」對吧?
我知道。
但如果你去一個一個了解現在第一線的KOL或網紅們的歷程,就會發現除了極少數的特例之外,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:
他們都經歷過「一直錄但沒人看」的時期,而且通常都不短。
有一位現在生意規模是億級美金、有用podcast在經營個人品牌、現在每一集podcast下載數常是該類別前三名的創業前輩分享過這麼個故事:
他是在自己前一個生意垮掉時,因為覺得需要找個事情做來讓自己focus在有生產力的事情上,所以決定用開車往返公司的時間,把想法錄下來變成podcast。
也因為這樣,他當時用最陽春的方式上傳每一集的podcast,當時用的系統沒有能看下載數的機制。
也就是說,他沒法知道有沒有人在聽、有多少人在聽。
他就這樣一邊經營新的生意,一邊傻傻地繼續更新podcast,過了三年之後因為新生意的發展所需,才決定升級他的後台,導入能追蹤各集下載量的系統。
在看到三年來每一集的數據之後,他說:
「還好我那三年都看不到下載量的數字...
「如果我看得到的話,可能老早就已經放棄繼續錄了...
對他來說,能否成為所選利基市場的KOL並且享受到其紅利,最重要的核心在於:
「你必須要撐得夠久,久到你的理想客戶能找到你。」
基本上我認同,不過我不喜歡「撐」的概念,感覺就很累🤣
而要不「撐」,最簡單的就是做你會想做的事情。
以產出內容這件事來說,就是我前面說的:
「找到一個就算沒人看,你也願意錄(或者寫、畫...etc)個3年的主題。」
那種你有興趣、會想寫想講、平常就會興沖沖跟朋友們分享、有空的時候就會在網路上滑滑滑進去看的主題。
然後錄(或者寫、畫...etc)他個三年。
這樣,只要你選的不是奈米等級的利基市場,那麼三年內你就算沒成為一方之霸,也肯定小有名氣。
到時該有的有形無形紅利,不用求也會自己來巴著你。
#單純但不簡單
BTW,我不反對去看或聽「最新趨勢」「最夯做法」找方向,不過記得核心在於能回答這個問題:
「這個市場為什麼需要再多一個我來做一樣的事情?」
答得出來的話很好go ahead,答不出來的話最好還是乖乖回頭用我這種比較「笨」的方式。
#至少順理成章研究自己有fu的主題三年
BTW順便幫優秀學生打個廣告
聲語表達講師 林依柔
林依柔
小大人表達學院
歐對了,關於「你現在還是覺得個人品牌最快嗎?」這個問題,我的答案是:
「Yes」